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60年六安师范专科学校创办的物理系和1985年皖西联合大学创办的工学系。2000年六安师范专科学校、六安师范学校、皖西联合大学三校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——皖西学院。2004年8月,学校院系结构调整,由原物理系和工学系相关专业整合成立机械与电子工程系,2010年10月,根据学校发展需要,升格为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,2016年10月,学校进一步院系结构调整更名为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。
学院设有五个本科专业,2024年在招专业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、智能制造工程、智能车辆工程3个本科专业,其中,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09年被遴选为省级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重点建设专业、2010年被遴选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、2015年获省级“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”立项、2016年建成为省级特色专业、2018年被遴选为省级新工科建设专业、2019年被遴选为省级一流专业、2020年获批省级“六卓越一拔尖”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、2022年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、2023年经省教育厅批准纳入一本批次招生。学院设有机械工程、材控工程、智能制造工程、智能车辆工程4个教研室,机械工程、车辆工程两类实验室。现有实验室总面积约3500平方米,实验设备1200余台套(件),资产总值超过3000万元。
学院现有学生1075人,教职工57人,其中教授5人,副教授12人(含高级实验师),博士28人,硕士24人。近年来,教师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,SCI、EI收录70余篇。授权专利120余件,其中国际发明专利2件,国内发明专利37件,专利成果转化15项。获得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。
学院积极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,全方位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。学院获批全国高等学校“机器人+”产教融合基地、校级新能源汽车现代产业学院,现有3个校级科技创新平台及3个与企业共建市级技术研究中心。近年来,先后获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42项,省级课程改革类项目27项,课程思政示范项目8项,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(MOOC)4门,线上线下混合课程1门,线下一流课程2门,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、一等奖2项、三等奖2项。
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,以学科竞赛为抓手,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,组织指导学生参加中国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、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、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、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技能竞赛;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;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、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、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、安徽省大学生工业机器人应用大赛等学科竞赛,近4年先后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15项,国家级奖项55项。其中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、“西门子杯”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均有获国家级一等奖、2022年获中国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,获批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36项,其中国家级39项,省级59项。
学院坚持开放办学,积极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,目前学院有14位教师具有海外研修经历,占专任教师比例约30%。2005年至2014年与芬兰塞文尼亚应用科技大学开展机械专业“2+2”联合办学,取得良好效果。2018年获批安徽省教育厅中外(中英)合作办学培育项目,同年获批安徽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-对外(中德)科技合作项目。2024年获批“中阿高校10+10合作计划”。
学院历经60余年的办学积淀,形成了优良的院风、教风、学风。教师博识善导、爱岗敬业,学生勤奋好学、求真务实,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明显,师生先后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、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、省级线上教学名师、省级教坛新秀、省级双创之星、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优秀奖、六安市最美科技者提名奖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、六安市五四青年奖章(集体)等荣誉称号。近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6%以上,多年保持在校内前列,学生综合素质高,深受用人单位好评,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8%以上。学生平均考研成功率22%以上。
凝心聚力谋发展,砥砺奋进谱新篇。面向未来,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牢记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使命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,落实红色文化“一六八”工程,秉承“崇德尚技 科魂匠心”院训,传承和弘扬“执着专注、精益求精、一丝不苟、追求卓越 ”工匠精神,以培养具有“家国情怀、国际视野、创新意识、工匠精神”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,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,着力提升办学水平和层次,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、在省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工科学院而不懈努力!(数据更新截止时间为2024年10月)